中国和开源

英文原文:China And Open Source,编译:ofGeek

本文作者 Ronan Berder 是一个开源代码专家,无论从用户界面和绘图技术,到性能和可扩展性,他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在项目的交期和预算控制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他凭借自身的实力,先后在欧洲,亚洲多家财富 500 强公司,NGO 和政府机构中供职。Ronan 从 2000 年开始投身开源项目,2005 年成为 Drupal 团体的一分子。他是 Drupal 联盟大会的成员,并于 2006 年在亚洲开始培养开源运动。

我将上海称为我的家,但在过去 8 年里,定居在这里的时间却并不多。朋友来了又走,工作和住所不断变换,但作为一名极客始终坚持参加当地的科技活动。近十年来,开源可能是唯一经久不衰的话题。由于经常有人向我提出关于中国和开源软件的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想法。

在我的记忆中,十年前开源在西方世界也不那么流行。从我的学生时代起,那时对开源是一种恐惧、困惑和怀疑的态度。雇主可不会因为你是否熟悉 Linux 或开源软件项目作出了多少贡献表示好恶。如果你有一些 Java 经验就已经很好了。实际上 SourceForge 网站是承载开源项目的平台, GitHub 要过些年才现身网络。

欧美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对会英语的开发人员来说,入行门槛低了很多,他们可以接触到许多高质量、免费、且用户容易使用的资源和工具。行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声誉激励机制;不少公司要求应聘者展示在 Github 的页面或为开源做出的贡献。您可以花费5分钟在社交网站 (如 Meetup.com)上抛出一个事件,并等待一些人对此关注和讨论,即使是个小话题。

中国和开源

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敞开来说:中国在 30 年前才开始向世界开放,特别是 1978 年的经济改革。中国一直忙于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脚步,并且在过去几年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

规模与文化并不相称。许多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开源项目的流行:

教育仍然非常落后,非常单调的 CS 程序( think Java 和 .net ),至少直到最近,仍是一个严重的偏向。在没有合适的选择后,人们通常会考虑 CS 模式(商业、销售和政治等)。这可能与上世纪 90 年代的欧洲没有什么区别。不幸的是,教育系统还是没有跟上技术和消费行为的发展脚步。

中国文化不鼓励个性,至少在某些关键领域是这样的。很多年轻的人只是想像其他人一样。这是对创新和实验的严重阻滞,而创新和实验却正是黑客和开源文化的基础。

语言障碍。中国的年轻人,接触英语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多,但他们与那些接受混合英语教育的人还有很大差距。

企业的需求正迅速转向,你只需要看一看像淘宝、大众点评或豆瓣这样的公司就会知道了(故意把百度搁置一旁)。但这些远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其实我认为这种紧张是商业机会的很好指示。

当然,这不是说地方上没有任何举措。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和深圳等),你可以找到活跃的本地社区。但是,它们通常会遇到下列问题之一:

无组织和区域化。现在有一些小型开源软件社区有一定规模,而且非常活跃,例如,北京和上海的 Python 社区。然而,他们都有局限性和区域性。这种方式可能在比较拥挤的西方社会运作较好,但会阻碍合作和知识转移,不利于帮助其他当地社区发展。

外国人处于风口浪尖,他们在上海对此很熟悉也感到难受。通常源于简单的事实,这些社区通常是由外国人发起和领导。曾经在这里投入了技术活动的人都知道的将人们组织起来一起分享经验的困难。同样,个性和公开露面将不是很有必要鼓励的。

市场交易展示,地区性大型活动尤其如此。我已经不只一次参加上海和北京的活动,期待着能与一些极客交谈,但通常只是遇到提供统计图表和发放免费广告单的工作人员。

过去几年,情况有了较快的改善。在中国高科技界备受重视的淘宝公司,正在支持开源事业,并且引领如何正确前行的道路。我希望这只会加速中国黑客文化的联合,并期望他们在未来几年能独挡一面。你也应该这样。

PS:我们每月都会在上海举行黑客新闻和开源聚会。如果你是一个极客,欢迎加入,相互帮助。

相关的文章:

1条评论

写评论
  • 十万酒 回复

    中国的开源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