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发展缓慢的理由

开源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比其他地区来得慢,有外国开发者认为,是因为在某些领域,中国文化并不鼓励个性,严重的阻碍了创新,这正正是黑客与开源文化的最基本元素。

这位外国朋友名叫Ronan Berder,他的见解绝对有份量,因为他正是开源组织Wiredcraft的创始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来往旧金山和上海。Wiredcraft是一个以开源技术为客户开发Web应用程式和手机程式的组织,客户包括美国Fortune 500大企业、非牟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客户遍布欧美和亚洲,而且持续地在中国招揽开发人员。

最近他发表一篇文章,指出由于中国教育落后,不鼓励个性化,人员分散,导致中国开源迟迟不能成型。十年前在西方世界,开源同样不是很流行,老板们不会关心你是否熟悉Linux,或是你对开源软体项目组做过哪些贡献。他们只需要你拥有Java相关的工作经验,实际上,SourceForge曾经就是一个托管开源软体项目的平台,如果不是因为它的改变,GitHub也不会在最近几年成为另一个托管平台,但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呈现了另一番景象。

他指出由于存在大量的高品质、免费及对用户友好的资源和工具,英语开发者的入行门槛降低了很多。声誉激励机制在行业内不断得到增强,公司要求开发者提供其GitHub页面地址和对开源贡献的资讯。即使再小众话题的项目,抛到社交网站Meetup上,也能招引一批专业人士前来解答,低在中国这种情景很难见到。

“中国直到1978年才正式对外开放,中国的互联网人口数量正逐渐成为全球之最,但规模不等同于文化。中国教育上严重偏向CS程式(Java、.NET),人们通常只考虑使用CS,因为其他程式“过于复杂”,情况就和1990年代的欧洲一样。不幸的是,教育系统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和消费行为。有很多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是想成为与其他人一样的人,这严重的阻碍了创新和实践,而这正是黑客与OSS文化的最基本元素。”他说。“年轻人会从多方面接触到英语,但仍与受过正式教育的人差距甚远。”

但这并不是代表中国并不提倡开源。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还是能找到一些活跃的本地社区,像北京和上海的Python社区便是,只是规模太小,而且非常的孤立并具有区域性。这种阻碍协作和知识传递的行为,将减缓其他社区的发展。在上海这些社区的发动者和领导人,多数都是外国人,让本地人出席活动和分享经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近年来状况开始改变,积极使用开源技术的淘宝,受到科技行业高度重视,以往在中国“免费”的Windwos现在要正版化了,令更多人开始转用Linux。Android是中国移动市场的霸主,深圳制造商需要生产更多既便宜又快的硬体产品,令整个山寨产业已经顺其自然的成为“开源”。这方面中国的“开源”非常先进,他们是复制、分拆、合并和升级产品的专家。未来这方面的需要,说不定会带动中国的开源技术走出一条新路。

相关的文章:

2条评论

写评论